找到相关内容278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元法师著:痴心梦语第三辑(2)

    发生,此事确为史实。”四四三下:“关于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等、确是佛陀每日为摄化大众而反覆演说,而其弟子们亦同样对信徒一再反覆演说,然并未笔录成文。”请注意!作者所采用的这两段史实,完全凭传说,而非...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2470228.html
  • 净元法师著:佛学基础

    一切修行均应“销归自性”,见性,即成佛道。  在归依的方式上,首应发大誓愿,然后精进修行。大誓愿即四弘誓愿,是依观察四谛的真实,怜愍一切,起大悲心: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观察世间诸苦的逼迫,欲令...如何演变,也绝离不开四圣谛的范围。意即,释尊一代时教,其思想的原理是无我论与缘起论,而两者所架构的教学体系,就是四圣谛。  四圣谛,又作四谛。圣,指此四种真理为圣者所知见。谛,有两个涵义:(1)审察...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170235.html
  • 菩提心影:人生篇(二)

    人也。  (1)“布施”有三种:①资生施——即施衣服、饮食、汤药等。一切资生之具,施与众生。②“法施”——教以为善得福,为恶得祸,及四谛、十二因缘等法。③“无畏施”——要令众生脱离苦海,无所畏惧。有此...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0470431.html
  • 菩提心影:人生篇(三)

    例如做一个耶教徒,就要研究《圣经》,做一个国民党员,就要研究《三民主义》。那么,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就应当研究佛教的教理。例如三皈、五戒、十善的基本佛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三科世间法;四谛、十二...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0570432.html
  • 菩提心影:法教篇(三)

    需要离苦得乐的解脱法门;天福有尽,所以终非究竟;因为人有八苦,天有五衰,虽得人天福报,还须进修无漏四圣谛法,方能达到究竟离苦得乐。此四谛法,就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者,审虑真实不虚之义,因为是...苦之方。佛为怜悯众生沉迷不悟,所以用四谛法以拔济他,令他离苦,首说苦谛,令知苦果;苦果——“三苦、八苦、无量诸苦”。次说集谛,令知苦因——“见、思、尘沙、无明惑等等”。知苦果则思出离,知苦因则不再造业...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0970437.html
  • 天台宗之起源及其开创

    证得一切之谓也。此文出于《大智度论》第二十七卷;《佛祖统记》谓为出于第三十卷;误矣。  上列《中论》之三谛偈:其《观四谛品》中之偈文曰: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此示空假中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0570501.html
  • 龙钦巴(无垢光)尊者略传(上)

    上师广泛闻受经续窍诀等诸多妙法。在阿阇黎云讷敦哲前听闻了《宁玛续全集》、《密集续》以及《大幻网》心部方面的许多法要。又于阿阇黎云讷嘉波前聆听了龙树菩萨解释第一转法轮四谛法的教言集,解释第二无相法轮的中...

    秋札桑波尊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3070531.html
  • 禅与东西文化──思维角度的检视

    sunyata" ,依《中论》解释,就是「缘生之法」。《中论》〈观四谛品〉云:  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yah pratitya-samutpadah sunyatam tam pra-...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4570585.html
  • 略论儒佛会通与两宋理学思维的基本向度

    规准问题、人性完善可能性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先儒仅有原则性的提示而语焉不详,甚至于存而不论。但是佛教从原初的十二因缘、四谛、三法印,到大乘、一乘,从般若、唯识到真常,三藏经论,浩如烟海,无不妥切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4270738.html
  • 《宗本义》与《涅盘无名论》的作者问题

    有差别者,以诸贤圣智慧皆是诸法实相慧,皆是四谛及三十七品慧,皆是出三界、入三脱门,成三乘果慧,以是故说无有差别。[34]  三乘皆体「实相」。《大智度论》卷十八又说:  诸阿罗汉、辟支佛初发心时,无大...学人六智;断名学人有余断,无学人无余断,是皆以诸法实相为已用,但二乘钝故,须以六智。……以小乘智慧钝故,分为分智。……菩萨利根故,知苦谛一相,所谓无相。……以菩萨深入故,观四谛为一谛,如《思益经》中,说...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93570787.html